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 > 网络营销

微博在上微信在下


中华品牌管理网   2014-04-25  作者:沈禄政    访问人数:1645  共有(0)条评论 我要评论
核心提示

新浪微博是透明的顶层服务,类似应用中的界面层。新浪微博继承了新浪网媒体的DNA,初期充分利用了了母公司新浪网的强媒体属性,引入大量名人,通过名人效应启动,热点事件助推,迅速成长为中国具有社会价值的社会化媒体。

       新浪微博是透明的顶层服务,类似应用中的界面层。新浪微博继承了新浪网媒体的dna,初期充分利用了了母公司新浪网的强媒体属性,引入大量名人,通过名人效应启动,热点事件助推,迅速成长为中国具有社会价值的社会化媒体。尽管在微博的发展过程中,新浪也一度寄望于将微博打造成一个同时拥有强弱关系的社交网络。无奈强于媒体运作的基因导致微博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这不是坏事,互联网的世界需要社会化媒体平台,新浪微博会是最重要的一个,甚至是唯一的一个中文社会化媒体平台。媒体就意味着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事、物都在阳光下,阳光低下无法隐藏,在微博不管是左派、右派,你能知道什么时候、哪一派奔向苹果派。和微博不太相同,微信是社交网络,更像是应用中的逻辑层,而且更多的偏向私密形社交,相对不透明。例如需要双向同意才能交流,例如朋友圈的评论信息非关注好友不可见。

    微信从通信系统一路进化到社交网络,服务的互联网拥护最底层的需求。以前认为微信是从社交到通信,显示社交占位再到通信服务。后来才明白,微信一开始期望能做的就是一个通信系统,是做成了通信系统后才扩大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通信和社交都是互联网内的基座型服务。在这两类服务之上可以扩展包括电商、游戏、生活服务等大量的其他服务,反之则不行。同时这两类服务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私密。交互机遇双向建立的关系之上,就具有私密性。

    除了微信本身是社交网络决定了微信具有隐私性之外,微信的不透明一个原因是使用的终端。微信更多的是通过手机来操作,手机与电脑不同,我们会用电脑存储工作内容、去做商务演示,电脑是一个私产但有公器属性,很多时候是可以共享的。手机却全然不同,手机属于隐私型私产,是人的一个延展,绝对的个人化。所以很多人将手机等同与保险箱,认为这时一个完全是自己内化的东西。这点从不少名人因为丢手机流出不雅照就可以看的出来。

    有一些我们所要认识或控制的客体,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从外部或无法打开来直接探察其内部的奥秘。可是当我们打开的时候可能也就决定了它的命运,这一点很像微信公众帐号现在的状态。互联网监管的存在让微信公众帐号这个黑盒变的敏感。在没有掀开盒只之前你不知道猫的生死。微信公共帐号就想薛定锷盒子里面那只可怜的猫,介于生死之间。同时微信公共帐号又是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叠加,管理者、信息源、内容、关注者、政策等等。微信上公众帐号众多,可你不知道哪一个是你最期望关注的,哪一个最有价值的,哪一个是非法的,在你没有和这个公众帐号实际关联的时候它永远是黑箱状态。可是一旦介入,它就是一个确定的状态。这一点监管者的感觉更为强烈。微信封闭式社交形态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和不信任,所以会有更多的帐号封杀(沈禄政/文)。
标签:微信营销通信服务社交网络
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暂无评论,快来添加一条!
点击这里提交你的留言